一、母乳喂養(yǎng)好處多
對嬰兒:
母乳是嬰兒好的食物,營養(yǎng)豐富,易于消化。
母乳內(nèi)含有幫助消化的酶及某些疾病的抗體,可預防減少疾病。
母乳內(nèi)含有大量酶有助于大腦的發(fā)育。
可增進母子感情,促進智力開發(fā),提高嬰兒智商。
有利于嬰兒面部肌肉和牙齒的正常發(fā)育。
幾乎無用具,衛(wèi)生、經(jīng)濟方便。
對母親:
分泌乳汁要消耗大量能量,有利于產(chǎn)婦體形的恢復。
刺激母體內(nèi)分泌,加快子宮收縮,預防產(chǎn)后出血,促進子宮復舊。
可預防減少乳房疾病的發(fā)生。
二、盡可能早開始喂母乳
孩子出生后,就應把孩子送到母親懷中吸雙側乳房,早吸吮是乳房喂養(yǎng)成功的的關鍵之一,開始時可能無奶或極少,且新生兒吃奶方式較笨拙或無力,沒關系要耐心輔助孩子吃奶,新生兒吸吮乳頭的過程中可刺激母親下丘腦體內(nèi)產(chǎn)生催乳素促使乳汁分泌。為能產(chǎn)生足夠的母乳,要讓孩子多次吸吮,只要孩子想吃就吸不要定時。
三、新生兒的護理
環(huán)境:溫度 22-24℃ 濕度 避免陽光直射嬰兒面部
日常護理: 1. 新生兒智力的啟蒙教育和潛能開發(fā)。
2. 新生兒科學喂養(yǎng)和輔助喂奶。
3. 新生兒洗澡和扶觸。
4.
新生兒尿布、衣物、用品、用具的消毒、清洗及整理等。
5. 新生兒的護理、測體溫、觀察大小便、哭鬧、玩耍、臍帶的消毒 ,
清除耳鼻分泌物、剪指甲、觀察預防接種、黃疸等情況。
預防疾?。簨雰河闷?、用具等,一定要經(jīng)常消毒、清洗、晾曬、專人專用。患有上呼吸道感染、腹瀉、皮膚感染者不可接觸嬰兒。
衣著:嬰兒衣著簡單、寬松、柔軟、清潔、干爽。
睡眠:光線可稍暗。
注意:兩側頭部經(jīng)常更換,以免產(chǎn)生嬰兒面部或頭部變化。
四、產(chǎn)后的恢復
產(chǎn)后 23 小時臥床休息為主,鼓勵產(chǎn)婦早期下床 2 周以后從事少量家務,蹲或站立太久容易造成子宮脫垂。
剛分娩完后,注意及時給產(chǎn)婦補充一些有營養(yǎng)的液體和食物飲食。
產(chǎn)婦產(chǎn)后恢復護理 ( 觀察惡露 ) 和產(chǎn)婦心理調(diào)整。
產(chǎn)婦衣服的消毒、清洗及整理。
幫助產(chǎn)婦護理乳房和科學喂奶。
五、新生兒的撫觸
用輕柔的撫觸來安扶您的寶寶,通過簡明易學的扶觸技巧,全面增強寶寶的健康。
增進父母和寶寶之間的親情交流,也是父母給寶寶上的愛的第一課,它是寶寶生活中其它愛的聯(lián)系的樣板,也是寶寶學習一切的能力來源。
撫觸,令你與寶寶同樂,以難以言傳的親密,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思想。撫觸技術并不復雜所有轉達的意義卻很不簡單 ---- 你對寶寶的愛、理解和關懷。
通過身體撫觸,傳遞愛的信息,將會增強你與寶寶的關系,更重要的是,那將使寶寶從中獲得安全感,逐步成長為幸福自信,富于感情的人。
撫觸,還能增強嬰兒肌肉力量和關節(jié)靈活,有助于減輕一些嬰兒前期常見的病癥。
撫觸還能促進寶寶體重增加,促進生長發(fā)育,增進反應能力。促進消化和新陳代謝。減少疼痛 --- 撫觸可以刺激體內(nèi)啡呔(一種體內(nèi)鎮(zhèn)痛物質(zhì))的產(chǎn)生。
月嫂護理小兒按摩常用手法
【推法】(直推;分推;旋推)
推法為小兒按摩常用手法之一。分直推、分推、旋推三種。有旋推為補,直推為清為瀉(向指根方向);往上推為清,往下推為補等說法。
1.直推法 以拇指端外側緣或指面,或食、中二指指腹,或以掌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直線向前推動。
2.分推法 用雙姆指指面,自穴位向兩旁分向推動
3.旋推法 用拇指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頻頻旋轉推動。
【運法】
用拇指或食、中、無名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,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環(huán)形運轉。此法有順運為瀉,逆運為補,左運汗,右運涼及左轉止吐,右轉止瀉等說法。
【揉法】(指揉法;掌揉法;魚際揉法)
1.指揉法 用拇指或食指端,或用食、中、無名指端著力,緊緊吸附在穴位上并作回環(huán)揉動,稱指揉法。
2.掌揉法 用掌根大、小魚際部著力在穴位上回環(huán)旋轉揉動,稱掌揉法。
3.魚際揉法 僅用大魚際部著力,在其穴位上回環(huán)頻頻揉動,稱魚際揉法。
【按法】
用拇指腹或掌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漸用力向下按壓,稱按法。操作時常與揉法結合而用,稱按揉。
【摩法】
摩法是小兒按摩常用手法之一。分指摩法、掌摩法和旋摩法三種。有順摩為補,逆摩為瀉;掌摩為補,指摩為瀉;緩摩為補,急摩為瀉等說法。
1.指摩法 食、中、無名等三指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連續(xù)的回旋撫摩,稱指摩。
2.掌摩法 用掌心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回旋撫摩,稱掌摩。
3.旋摩法 用雙手全掌指面著力,自患兒下腹部開始沿升結腸、橫結腸、降結腸的解剖方向,兩手一前一后作交替旋轉運摩,稱旋摩法。
【掐法】
掐法為小兒按摩常用手法之一。用拇指甲用力掐入穴內(nèi)以不掐破皮膚為宜。
【拿法】
拿法是小兒按摩常用手法之一。用拇指指端和食中二指指端,或用拇指指端與其余四指指端相對用力提捏筋腱。后者又稱五指拿。
【捏法】
捏法正位手勢
捏法為小兒按摩常用手法。分捏脊法和擠捏法兩種。
1.捏脊法 用雙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狀手形,自腰骶開始,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膚;每向前捏捻三下,用力向上提一下,至大椎為止,然后以食指中指無名指端沿著脊柱兩側向下梳抹;每提捻一遍隨后梳抹一遍。在操作時,所提皮膚多少和用力大小要適當,而且要直線向前,不可歪斜。
2. 擠捏法 用雙手拇指與食、中、無名指指端自穴位或部位周圍向中央用力擠捏,使局部皮膚紅潤和充血為止。
【搓法】
用雙手掌心相對用力,挾住一定部位,然后雙手交替或同時用力快速搓動,并同時作上下往返的移動,稱為搓法。
【擦法】
用拇指外側緣或用食、中、無名指面在體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來回摩擦。擦法又分指擦、掌擦和魚際擦三種。
【抹法】
用單手或雙手拇指面緊貼皮膚,作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動,移為抹法。
【捻法】
用拇指、食指面,捏住一定部位,作對稱的用力捻動,稱為捻法。